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》,將“堅持敢于斗爭”總結為一條重要歷史經驗,揭示了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基因密碼,體現了以史為鑒、開創未來的高度自覺。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,是百年大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寶貴經驗,紀檢監察機關因黨而生、為黨而戰,在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的過程中,紀檢監察干部要把“兩個確立”真正轉化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的政治自覺、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,發揚敢于斗爭的美德,對黨忠誠、愛崗敬業、敢于擔當、認真負責,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,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,堅決當好黨的忠誠衛士和鋼鐵戰士,不斷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。
敢于斗爭,既是經驗之總結,又是現實之需要。無論是革命、建設,還是改革時期,紀檢監察干部一以貫之敢于斗爭,始終秉持斗爭的政治品格,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、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,實現黨的自我凈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當前,反腐敗斗爭還沒有取得徹底勝利,腐敗存量不少、增量仍在發生,腐敗的根基和土壤還在,形勢依然嚴峻復雜,必須以刺刀見紅的決心和意志堅定“打虎”“拍蠅”“獵狐”,持續強力推進。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,紀委監委紀法雙施雙守,一體推進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只有發揚斗爭精神,才能實現標本兼治,最終實現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。面對斗爭的新形勢、新任務,紀檢監察干部必須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、復雜性、艱巨性,不畏艱難,敢于斗爭,化解風險,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、政治歷練、實踐鍛煉,在守初心擔使命中以充沛頑強的斗爭精神,奮力推進偉大斗爭新勝利。
紀檢監察干部是一支被賦予特殊使命的隊伍,敢于斗爭是紀檢監察干部的一種美德,然而有的紀檢監察干部缺乏斗爭勇氣,患有“軟骨病”不愿斗爭,患有“恐懼癥”不敢斗爭,患有“無能癥”不會斗爭;有的紀檢監察干部政治站位不高,責任意識淡化,斗爭精神弱化,不敢動真碰硬,不愿觸及矛盾核心;有的紀檢監察干部動真碰硬力度欠缺,面對“熟人圈子”抱著所謂“我本善良”,面對“上級領導”抱著所謂“你好我好大家好”,面對“威脅恐嚇”抱著所謂“事不關己高高掛起”,不敢進行針鋒相對的對決,等等。究其根源,還是情面勝過原則,裝聾作啞、說話沒底氣、辦事不硬氣,明哲保身、怕得罪人,不愿真正踐行斗爭精神。
毛澤東同志曾指出:“什么叫工作,工作就是斗爭”。做好紀檢監察工作,就是要敢于斗爭,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人和事作堅決斗爭。紀檢監察干部肩負著懲治腐敗的神圣職責,始終堅持對黨忠誠、敢于擔當、清正廉潔,切實把斗爭精神體現到履職盡責、正風肅紀行動中,貫穿于監督執紀、審查調查全過程,要明大德,在黨言黨、在黨憂黨、在黨為黨,把愛黨、憂黨、興黨、護黨落實到工作生活各個環節,敢于同形形色色違反黨內政治生活原則和制度的現象作斗爭;要守公德,始終牢記自己是人民的一員,自覺增進與群眾的感情,深入基層,深入群眾,堅持抓早抓小,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,早提醒早糾治;要嚴私德,嚴格教育引導自己的配偶、子女和親友,決不允許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或職務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,防止為情所累、為情所傷、為情所誤。
“除一害而眾苗成,刑一惡而萬民悅”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,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。紀檢監察干部干的是得罪人的活,就是要發揚敢于斗爭的美德,以“我將無我,不負人民”的擔當,盡銳出戰,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發揮更大作用。(西藏自治區紀委監委宣傳部 李永峰)